廣東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47例
其中4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,具體為天津1例、浙江1例、福建1例、廣東1例。本土病例:共50例,均發(fā)生在福建省,具體分布為:莆田市33例 廈門市12例 泉州市5例 其中9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,均位于福建省。其他相關數據如下:新增死亡病例:0例。
地區(qū):該本土確診病例由東莞市報告。此外,廣東省在6月20日還報告了多例境外輸入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,具體情況如下: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:全省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6例。其中,廣州報告3例,分別來自英國、阿聯(lián)酋和柬埔寨;深圳報告2例,分別來自剛果金和肯尼亞;佛山報告1例,來自柬埔寨。
月15日當天全省新增確診病例4例,均為境外輸入病例,分別為深圳2例(瑞士、菲律賓輸入各1例)、廣州1例(菲律賓輸入)、佛山1例(泰國輸入);新增出院3例。仍有431名密切接觸者正在接受醫(yī)學觀察。在院的47例中,輕型3例,普通型29例,重型3例,危重型12例。

證實|廣東東莞確診病例系感染德爾塔變異株
廣東東莞確診病例感染的毒株為德爾塔變異株,這一結論已通過基因測序技術證實,且病例病毒與外省報告病例高度同源,屬于同一傳播鏈。
不建議去商場蹭涼 東莞發(fā)現的3個新冠肺炎病例,均感染了印度變異delta毒株,且這3人在同一個麥當勞用餐時被感染。這一事件對我們日常行為,尤其是在炎熱天氣下喜歡去商場、超市或快餐店蹭涼的行為,提出了警示。首先,室內空調環(huán)境雖然涼爽,但空氣流通往往不佳,這增加了病毒傳播的風險。
廣東東莞新增6例本土確診,這些確診者的病情嚴重嗎 12月15日下午東莞召開的新聞發(fā)布會,公布了東莞市的疫情,最初的感染病毒基因檢測結果都是德爾塔變異株,并非奧密克戎毒株,在檢測的報告中,與外審報告的病例高度同源,屬于同一傳播鏈。
本輪疫情的感染源來自于陜西西安,因為在西安出現確診患者的時候,有人去西安出差,最終返回東莞之后,核酸檢測報告顯示呈陽性,有了密切接觸者,出現了疫情傳播情況。此次感染源來自大朗鎮(zhèn),因為沒有進行及時的隔離,導致傳播出來,形成了傳播鏈。大朗鎮(zhèn)本次疫情來源于外省疫情相關病例,病毒屬于德爾塔變異株。
截至23日0時,東莞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4例,據東莞疾控相關負責人介紹,流調發(fā)現所有病例感染病毒為德爾塔變異株,與陜西西安的病例基因測序高度同源,為同一境外輸入源頭的同一傳播鏈。在發(fā)現本土確診病例后,東莞市進一步加大流調力度,挖深挖透所有病例可能關聯(lián)人員,確保風險人員全部納入隔離管控。
基孔肯雅熱有從佛山擴散開嗎
1、基孔肯雅熱疫情已從佛山擴散到國內其他城市及境外,但目前擴散趨勢得到初步控制。 疫情擴散情況 (1)國內擴散: - 廣州、東莞、中山等地已出現病例,其中深圳、江門報告的病例均與佛山旅居史相關。 北京、上海雖未報告病例,但已加強疫情防控措施。
2、截至2025年8月,中國有基孔肯雅熱輸入病例的省級區(qū)域為廣東省、湖南省、香港特別行政區(qū)和澳門特別行政區(qū)。其中廣東佛山發(fā)生本地傳播疫情,累計確診2659例。
3、到7月25日,佛山市5個區(qū)累計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已超過4000例?;卓涎艧崾怯苫卓涎挪《疽?,主要靠伊蚊叮咬傳播。近期廣東天氣炎熱、降雨頻繁,蚊蟲進入快速繁殖期,增加了基孔肯雅熱的傳播風險。
4、基孔肯雅熱并非只有佛山出現,但特定條件下暴發(fā)風險更高。 這種疾病主要通過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傳播,全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(qū)均有病例。國內偶發(fā)疫情多與輸入性病例、蚊媒密度和局部氣候相關。
5、年我國基孔肯雅熱疫情分布情況如下:當前疫情概況廣東?。?025年7月發(fā)生境外輸入引發(fā)的本地傳播疫情,截至8月3日累計報告6580例,佛山順德區(qū)為核心疫區(qū),病例占全省95%以上,廣州、東莞、中山等地有零星散發(fā)。目前疫情進入收尾階段,新增病例持續(xù)下降。
基孔肯雅熱有哪些省出現了
1、截至2025年8月,基孔肯雅熱疫情在國內仍以境外輸入病例為主,集中在廣東、云南等與東南亞交往頻繁的省份。 核心分布省份境內傳播與東南亞接壤或人員流動較大的地區(qū)關聯(lián)密切:廣東?。?025年7月佛山市出現輸入病例引發(fā)的本地傳播疫情,是當年最活躍的地區(qū)。
2、截至2025年8月,中國有基孔肯雅熱輸入病例的省級區(qū)域為廣東省、湖南省、香港特別行政區(qū)和澳門特別行政區(qū)。其中廣東佛山發(fā)生本地傳播疫情,累計確診2659例。
3、登革熱和基孔肯雅熱在我國主要集中在南方省份,北方存在輸入性傳播風險。疾病流行區(qū)域分類根據傳播風險和活躍程度,國內地區(qū)分為三類: I類地區(qū):浙江、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、海南、云南。這些地區(qū)伊蚊活躍期長,本地病例多,聚集性疫情風險突出。例如廣東東莞、汕頭等地近期存在傳播風險。
4、基孔肯雅熱當前主要流行于熱帶及亞熱帶地區(qū),中國防控重點集中在Ⅰ類及Ⅱ類省份。 全球范圍2024年12月至今,基孔肯雅熱已在119個國家和地區(qū)出現本地傳播。主要集中在南美洲(巴西等)、非洲(法屬留尼汪島等)、東南亞(印度、泰國、馬來西亞)及南亞。
5、省內基孔肯雅熱疫情高發(fā)地區(qū)主要集中在浙江、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、海南、云南等省份,其中廣東省佛山市的樂從鎮(zhèn)、北滘鎮(zhèn)、陳村鎮(zhèn)曾報告大量本地確診病例。高發(fā)省份的共性特征 根據我國疫情監(jiān)測數據,基孔肯雅熱高發(fā)地區(qū)與媒介伊蚊(埃及伊蚊或白紋伊蚊)的活躍期密切相關。
本文來自作者[]投稿,不代表筆錄通立場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goodmorning.net.cn/bilu/5080.html